上学的愿望实现了,我很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。由于我学习成绩好表现好,被评为五好学生,得了奖,小伙伴羡慕,村里人夸奖,学习条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地改善。但是,我觉得违背了父亲不想让我上学的意愿,给家里增添了负担,家里的零活很多落在了二姐身上,有些内疚,就像未经允许拿了人家的东西一样,心里一直不安。尽管姐姐安慰我:“你只管上学,长大有出息比啥都强。放心,姐多干些活累不死。”我心里还是过意不去。
于是,我要履行我当时向父亲许下的 “上学也不会少干活,放学回来我就下地,星期天假期里我多干点儿,把我耽误的活补上”的诺言,提醒自己勤快些,星期天节假日或放学回来就尽量多干活。拾柴火、挖野菜、割草、牧羊,帮大人烧火做饭,扫地喂猪,给父亲种的青菜浇水,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零活。
那时学生学习负担很轻松,背个书包跑来跑去,和现在比起来几乎是半学习半玩耍。低年级就语文和算术两门课,也没有什么课外作业。下午两节课,春夏天长,半下午就放学了。那时学校重视品行教育,“五好学生”其中一好就是劳动好,学校也主张勤工俭学。于是,一些同学,还带着篮子上学,放学回家的路上,就边走边拾柴、割草、挖菜。
干活对我来讲算不了什么,那时候小孩几岁就得干活,是一种习惯,叫不吃闲饭。父亲虽然没有文化,但是,很会教育我们。他勤劳善良、正直淳朴,听私塾先生讲过一些传家、治家及为人处世的道理和说书唱戏的一些戏文,是个有生活阅历和经验的人,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。常常给我们讲:“前朝有俩二大贤,弟兄二人让江山。兄让弟,弟不坐,弟让兄,兄不贪…”教育我们要宽厚忍让。他是个庄稼把式,自己勤劳,干活精益求精,除了给我们做出榜样外,还教育我们说“勤有功,戏无益。庄稼人不能惜力,钱一花没了,力气用了还有。”说什么“人误地一时,地误人一年。”;“人勤地不懒”;还会说“一年之计在于春,一天之计在于晨,一生之计在于勤”等等,里面的文言字词他可能也不懂,但是大体意思不错,反正教育我们要勤劳,勤快。从小我受了很多这样的熏陶和影响,接受了这些观念,养成了劳动习惯。再说,我必须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,尽量多干一些零活。
小孩的活一般也不太累、也不觉得苦。除了拾柴、割草、挖菜,有时,还和海林、或铁疙瘩一起牧羊。放学后一人牵着一只小羊,到河边坑塘边或者荒地里牧羊,往往是羊绳的一头拴个木头撅,把橛子往地上一插,让羊自己吃草,我们做游戏玩耍。这一片吃过了,再换一块地方。我爱看书,有时边放羊边看书,天黑回家时,羊在前面走,我牵着绳子在后面看着书。现在想来那种痴迷的状态有点好笑,但当时确是如此。后来,我还写诗描述过当时的情景:“落日、晚霞、春暮,小羊、牧童、归途。羊在前面拉着牧童,牧童在后面看着图书,都在走自己的路。”
没上学时,一到春天,就跟着二姐一起在房前屋后、院子里及空宅基地上点种葵花、豆角、梅豆。二姐刨坑,我往里面放种子,然后埋上土,用脚踩踩。过一段时间,就会发芽,长出幼苗。看到种下一颗种子,就会长出一颗苗,能结出果实,感到很神奇,很喜悦,很有成就感。有些种子发芽慢些,几天不见出来,还好奇天真地扒开土看看。我特别喜欢哪些幼苗,天天去看,小苗一天天成长,觉得是自己劳动的成果。我和母亲说:“娘,看看,这都是我种的庄稼。”母亲就夸我勤快。这时,二姐不愿意了,说:“哎,你这个小孩儿,咋说的?咱两点种的,咋就成都是你种的了?”我理直气壮地说“咱娘咋给你说的,‘要是好,大让小’,你不让我就是你不好。”二姐说“让你可以,也不能说瞎话呀!”说瞎话可是个不好的品质,我被说得没有话说了。想了想,就耍赖说:“是你刨的坑,我点的种子吧?”姐姐点点头,“是啊。”我说:“那好,我现在就在旁边刨一些坑还你。”其实,二姐完全可以说“把你的小苗挖出来挪走吧!”我就没话说了。姐姐笑了,“好啦,都是你的功劳,这些苗今后就是你的啦,我可不管了。”还撂了一句“往后不带你玩啦!”我知道是吓唬我,才不不害怕呢。二姐比我大五六岁,干活手快,不惜力气,平时很疼我,处处让着我,下地割草常常带着我,有时一个篮子,分不出谁多谁少;有时一个人一个篮子,我割的草或拾柴少时,回家路上就缠着和她换篮子。二姐说:“明,换篮子人家也知道谁干的活多,现在换你背着沉,快到家时再给你换吧。”现在想一想,哥哥姐姐处处让着我、照顾着我,好温馨啊。
上学后,年龄大一些了,独立劳动的能力也比原先强了。到了春天,我就会自己点种一些葵花、豆角、梅豆之类的,还学着刨地种菜。我给二姐说:“我现在自己刨坑自己点种,不用你帮忙,这可都是我的啦。”还故意拉着长腔给她背诵书上的课文:“房前屋后,种瓜种豆。种瓜得瓜,种豆大得豆。”
星期天,我和小伙伴一路下地割青草、挖野菜。和我一路最多的是海林和民,因为和海林是邻居也是近门儿,显得亲近很多,又是同班同学。海林也爱唱歌,还是班里歌唱委员,集体唱歌他负责打拍子。我们下地时边走边唱当时学的新歌:“春风吹荡春日暖,一片好风光,原野穿上了绿色的新衣裳,蝴蝶飞舞,小鸟在歌唱,枝头长绿叶,百花齐开放。我们跨过公路,沿着小河旁,一面谈笑一面走,心里多欢畅。远方垂柳向我们招手,大地同我们一起来歌唱...”还别说,歌词很合乎当时的情景。
我们一遍遍地唱着,有时沿着河边,有时走到麦田,像大海捞针一样寻觅着能吃的野菜。其实,野菜早被人们挖光了。我们挖菜也割草,草多菜少,就把野菜放在篮子的一个角里。我们还有一个目的,找树苗。
我是小孩当中的个有心人,听老师讲过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的道理;还听大人说:“桃三年,杏四年,李子开花五六年”,就想栽些果树,过几年就能吃上自己树上的果子了。那时没有人专门育苗,我就在地里或者大树下寻找;我们村后的小戴庄有桃林,就和小伙伴专门跑去找树苗。不管是杏树、桃树找到后,就小心翼翼地挖出来,搦上湿土,边搦边说:“老娘老娘土,跟我往家走,把你栽倒屋后头…”还别说,在宅基地和村东杏行里栽的小树苗,在我的小心呵护下,大部分都成活了,没几年就开花结果了。后来,我长大盖房时,宅基地上的哪些桃杏石榴已经长成大树,到了春天满院郁郁葱葱,花繁叶茂,蝶舞蜂飞,馨香宜人,成了小院的一景。我享受到了劳动的成果,体会到了劳动喜悦。
就这样,我边干活边上学,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,实现了学习劳动两不误、双丰收。可惜,那时吃不饱饭,要是像现在一样衣食无忧,该是多好啊!
评论